吴贵生
吴贵生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教授
电话:86(10)62789945    
    电邮:     wugsh@sem.tsinghua.edu.cn    
    办公地址:伟伦楼367

  个人简介

吴贵生,安徽省贵池人,1947年1月生。1970年获清华大学汽车系学士学位,1982年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工程系硕士学位。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市第八届专家顾问团成员。《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科研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中国设备管理》等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领域:自主创新战略和国际竞争力、技术创新管理、服务创新管理、技术经济评价、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等。

  曾经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科学技术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学术研究:讲授课程:技术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工程经济学。

  2005年以来,吴贵生教授主持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机构的11个重大项目。吴贵生教授现主持一个在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区域科技发展广义轨道理论:基于后发国家追赶的研究”。吴贵生教授在《中国软科学》、《技术经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管理科学学报》、《Research Policy》、《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Industry and Innovation》等中外期刊上发表百余篇论文。出版《自主创新战略和国际竞争力研究》、《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服务管理》、《制造业发展与服务创新》等十余本专著。

  吴贵生老师还担任多个学术兼职。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副长理事(2003-至今),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2004-至今)。

  学术成果

    “设备更新方针政策和经济分析方法”研究成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我国汽油无铅化问题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主要研究者之一的“中国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成果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技术创新管理》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技术经济学》获国家体改委经济管理优秀教材奖;

    作为主要作者之一的《工业技术经济学》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国家图书奖。

    有关科技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成果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关于设备更新的技术政策研究成果以及关于汽油无铅化的技术政策研究成果被国务院采纳,关于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成果以省政府文件形式下达实施,“区域科技”研究成果被采纳在国家“十五”科技计划中。主编、参著以及发表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130多篇。

      吴贵生教授十分注意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他所研究的部分成果被有关部门采纳:关于设备更新的方针政策及评估方法研究成果被采纳到国务院颁发的《设备管理条例》中,应用于若干部门和企业;关于高技术开发区投资方式优惠政策研究成果被中关村开发区等采用;关于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成果被云南省政府采纳;关于顺德市技术创新战略与规划研究成果被顺德市政府采纳;关于我国实施汽油无铅化问题的研究成果被国务院文件采纳。

    一、近五年来发表的主要论文

    1.蔺雷,吴贵生, 服务创新:研究现状、概念界定及特征描述[J]. 科研管理,2005,(2).pp.1-6,(CSSCI检索)

    2.蔺雷,吴贵生, 服务延伸产品差异化:服务增强机制探讨——基于Hotelling地点模型框架内的理论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8).pp.137-147,(CSSCI检索)

    3.蔺雷,吴贵生, 新服务开发的内容和过程[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2).pp.14-19,(CSSCI检索)

    4.刘广,吴贵生,王毅, 基于事件驱动法的组织整合能力与技术整合能力演化关系研究:以海尔为例[J]. 软科学,2005,(6).pp.1-3,7,(CSSCI检索)

    5.鲁桂华,蔺雷,吴贵生, 差别化竞争战略与服务增强的内在机理[J]. 中国工业经济,2005,(5).pp.21-27,(CSSCI检索)

    6.涂俊,吴贵生, 对“华盛顿共识”的反思——巴西国家创新系统“失落的十年”及其启示[J]. 中国软科学,2005,(2).pp.105-110

    7.涂俊,吴贵生, 县域农业创新系统:以莱州市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2005,(1).pp.61-65,(CSSCI检索)

    8.王毅,吴贵生, 基于复杂理论的知识创造机理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5,(1).pp.101-105,(CSSCI检索)

    9.魏守华,吴贵生, 我国省区科技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及其政策含义[J]. 管理世界,2005,(4).pp.20-27,(CSSCI检索)

    10.魏守华,吴贵生, 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5,(4).pp.467-473,(CSSCI检索)

    11.吴贵生,魏守华, 区域科技发展与合肥科技城建设[J]. 学术界,2005,(1).pp.7-18,(CSSCI检索)

    12.吴贵生,谢伟, 我国技术管理学科发展的战略思考[J]. 科研管理,2005,(6).pp.49-55,(CSSCI检索)

    13.吴贵生,阎东鹏, 多边贷款是否促进了公共投资[J]. 当代经济科学,2005,(4).pp.31-34,110,(CSSCI检索)

    14.张军,吴贵生,彭翔, 知识产权保护:21世纪我国中医药产业全球化发展的核心战略[J]. 中国软科学,2005,(5).pp.35-41

    15.张军,吴贵生,彭翔, 21世纪我国中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J]. 科技管理研究,2005,(9).pp.30-34,(CSSCI检索)

    16.张军,吴贵生,彭翔, 欧美企业市场规则经营战略探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05,(3).pp.141-144,(CSSCI检索)

    17.张军,吴贵生, 技术规则经营:美国战略与中方选择[J]. 科学学研究,2005,(5).pp.635-640,(CSSCI检索)

    18.张宇,蔺雷,吴贵生, 企业服务创新类型探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5,(9).pp.130-133,(CSSCI检索)

    19.吴贵生, 县域农业创新系统:以莱州市为例, 农业经济问题, 2005(1).pp.61-65

    20.曹建民,吴贵生,柳卸林,苏义脑,董秀成,李雪峰, 自主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中国石油石化企业科技发展战略专家座谈会”发言摘要[J]. 中国石油企业,2006,(4).pp.28-30

    21.胡松,蔺雷,吴贵生, 服务创新的驱动力和模式[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pp.33-39,(CSSCI检索)

    22.胡松,蔺雷,吴贵生, 服务创新组织模式初探[J]. 商业研究,2006,(10).pp.78-81

    23.梁玺,朱恒源,吴贵生, 中国创新活动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个基于协整理论的初步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pp.30-37

    24.蔺雷,吴贵生, 服务创新调查数据库的构建及其应用——国内外研究的综述与展望[J]. 科学学研究,2006,(S2).pp.661-667

    25.蔺雷,吴贵生, 制造业的服务增强研究:起源、现状与发展[J]. 科研管理,2006,(1).pp.91-99,(CSSCI检索)

    26.涂俊,吴贵生, 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区域农业创新系统评价及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4).pp.136-145,(CSSCI检索)

    27.涂俊,吴贵生,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三重螺旋”制度创新——以宝鸡市农业专家大院为例[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4).pp.117-122,(CSSCI检索)

    28.涂俊,吴贵生, 三重螺旋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初探[J]. 科研管理,2006,(3).pp.75-80,(CSSCI检索)

    29.吴贵生,杨艳,朱恒源, 中国产品创新管理研究:现状、差距与展望[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6).PP43-50,(CSSCI检索)

    30.吴贵生,张洪石,付玉秀, 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J]. 技术经济,2006,(1).pp.7-9

    31.吴家喜,吴贵生, 领先市场:分析国家竞争优势的新视角[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6).pp.80-84,(CSSCI检索)

    32.闫东鹏,吴贵生, 流动性和可预测股票回报:一个实证检验[J]. 统计研究,2006,(8).pp.66-71,(CSSCI检索)

    33.闫东鹏,吴贵生, 流动性和条件资产定价:理论和实证检验[J]. 南方经济,2006,(6).pp.63-74

    34.闫立罡,王毅,吴贵生, 快速增长市场中的研发合作动因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6,(6).pp.83-86,(CSSCI检索)

    35.闫立罡,吴贵生, 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5).pp.22-28,(CSSCI检索)

    36.闫立罡,吴贵生, 在华跨国公司独资化倾向分析[J]. 科研管理,2006,(4).pp.31-35,43,(CSSCI检索)

    37.闫立罡,吴贵生, 战略联盟中关系资本的重要作用与培育方法[J]. 软科学,2006,(2).pp.27-30,(CSSCI检索)

    38.闫立罡,吴贵生, 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8).pp.102-107,(CSSCI检索)

    39.闫立罡,吴贵生, 中外战略联盟中的组织学习与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J]. 软科学,2006,(3).pp.129-132,(CSSCI检索)

    40.杨艳,吴贵生, 组织记忆文献综述:概念、分类和结构[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4).pp.144-148,(CSSCI检索)

    41.杨艳,朱恒源,吴贵生, 创新调查:国际经验与国内现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1).pp.103-108,(CSSCI检索)

    42.杨永军,涂俊,吴贵生, 县域农业创新系统效率评价及分析——对河北、山东两省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7).pp.61-66,(CSSCI检索)

    43.张军,吴贵生,彭翔, 全球化时代汽车品牌经营模式的创新[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pp.59-64

    44.朱恒源,刘广,吴贵生, 城乡二元结构对产品扩散的影响研究:以彩电采用为例[J]. 管理世界,2006,(4).pp.66-72,(CSSCI检索)

    45.朱恒源,刘广,吴贵生, 我国创新扩散的区域差异研究——以彩电采用为例[J]. 工业技术经济,2006,(6).pp.116-120

    46.梁玺,朱恒源,吴贵生, 我国城乡耐用消费品市场用户构成差异的研究——一个创新扩散的视角[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9).pp.99-109,(CSSCI检索)

    47.蔺雷,吴贵生, 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增强差异化机制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07,(6).pp.103-113,(CSSCI检索)

    48.毛凯军,李纪珍,吴贵生, 我国产业集群“外向型”技术学习模式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7,(7).pp.128-135,(CSSCI检索)

    49.毛凯军,李纪珍,吴贵生, 我国产业集群对外技术学习现状分析及政策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7).pp.50-58,(CSSCI检索)

    50.毛凯军,吴贵生,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研究——以山东日照市石材加工业集群为例[J]. 工业技术经济,2007,(7).pp.75-78

    51.毛凯军,吴贵生, 自主创新内涵初探[J]. 经济纵横,2007,(10).pp.2-5

    52.涂俊,魏守华,吴贵生,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与产业特征匹配性初探[J]. 经济经纬,2007,(4).pp.102-105,(CSSCI检索)

    53.王君正,吴贵生, 基于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的我国旅游企业创新模式分析——以云南旅游业为例[J]. 商业研究,2007,(8).pp.1-6

    54.王君正,吴贵生, 我国旅游企业创新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云南旅游业为例[J]. 科研管理,2007,(6).pp.56-65,(CSSCI检索)

    55.王彦,李纪珍,吴贵生, 中国光纤光缆产业技术能力提高:逆向技术学习[J]. 科研管理,2007,(4).pp.1-8,(CSSCI检索)

    56.王毅,吴贵生, 基于复杂理论的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2007,(1).pp.18-28,(CSSCI检索)

    57.魏守华,吴贵生, 区域科技发展的10个影响因素[J]. 中国科技论坛,2007,(9).pp.74-80,(CSSCI检索)

    58.吴贵生,刘洪伟,王彦, 学习成本与技术学习的路径选择——基于中国光纤光缆产业技术学习的经济学考察[J]. 科学学研究,2007,(4).pp.718-723,(CSSCI检索)

    59.吴家喜,吴贵生, 韩国成为CDMA领先市场的关键因素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3).pp.116-119

    60.吴家喜,吴贵生, 领先市场转移动因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07,(9).pp.123-124

    61.许增福,王宏伟,吴贵生, 基于过程神经网络和量子遗传算法的油藏采收率参量逆向求解[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pp.120-126

    62.许增福,吴贵生,王宏伟, 量子神经网络及其在复杂水淹层识别中的应用[J]. 测井技术,2007,(5).pp.433-437

    63.杨艳,朱恒源,吴贵生,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解构与演进[J]. 经济管理,2007,(9).pp.30-35,(CSSCI检索)

    64.张军,吴贵生,彭翔, 中国信息产业技术规则经营的理论与模式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7,(4).pp.15-17,(CSSCI检索)

    65.朱恒源,杨艳,吴贵生, 市场成长过程的国际比较:创新扩散的视角[J]. 科学学研究,2007,(2).pp.346-351,(CSSCI检索)

    66.高强,吴贵生, 创新影响B2C电子商务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7).pp.157-164,(CSSCI检索)

    67.高晓蔚,蔺雷,吴贵生, 基于产品层次模型的制造企业服务增强概念界定[J]. 软科学,2008,(6).pp.1-5,(CSSCI检索)

    68.李兆前,齐建国,吴贵生, 从3R到5R:现代循环经济基本原则的重构[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pp.53-59,(CSSCI检索)

    69.李治堂,吴贵生, 公司层次信息技术投资生产率的实证研究[J]. 系统管理学报,2008,(6).pp.648-655

    70.李治堂,吴贵生, 信息技术对组织的影响研究综述[J]. 科学学研究,2008,(S2).PP.272-279

    71.李治堂,吴贵生, 信息技术投资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11).pp.144-150,(CSSCI检索)

    72.(CSSCI检索)梁玺,吴贵生, 以北京为源头的技术市场扩散与区域生产率[J]. 科学学研究,2008,(1).pp.115-118,148

    73.王君正,吴贵生, 我国旅游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以云南旅游业为例[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4).pp.73-80,88,(CSSCI检索)

    74.魏守华,吴贵生, 地方产业集群创新机制与实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8,(12).pp.463-466

    75.魏守华,吴贵生, 区域R&D经费空间分布及其变动特征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1).pp.72-77,90,(CSSCI检索)

    76.魏守华,吴贵生, 区域优势制造业与科技资源分布的匹配关系研究[J].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08,(4).pp.31-39

    77.魏守华,吴贵生,唐方成, 基于份额—偏离法的区域科技增长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8,(8).pp.80-85,(CSSCI检索)

    78.魏守华,吴贵生,唐方成, 中国区域科技差距及其成因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8,(2).pp.287-293,(CSSCI检索)

    79.吴贵生, 服务行业更需要创新[J]. IT经理世界,2008,(5).pp.90

    80.吴家喜,吴贵生, 高层管理者特质与产品创新的关系:基于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3).pp.178-182,(CSSCI检索)

    81.吴家喜,吴贵生, 领先市场研究文献综述[J]. 软科学,2008,(2).pp.32-38,(CSSCI检索)

    82.吴家喜,吴贵生, 外部组织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实证研究:以产品创新程度为调节变量[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12).pp.58-62,(CSSCI检索)

    83.许增福,吴贵生,王宏伟, 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的油气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J]. 技术经济,2008,(2).pp.44-48

    84.许增福,吴贵生,王宏伟, 基于量子神经网络的分子沉积膜驱原油采收率预测方法[J]. 石油学报,2008,(1).pp.84-88

    85.许增福,吴贵生,王宏伟,柳明旺,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经济预测方法[J]. 经济师,2008,(5).pp.65-66

    86.林斌,吴贵生, 我国首席风险官制度建立策略探讨[J]. 中国人才,2009,(19).pp.58-59

    87.蔺雷,吴贵生, 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增强”的实证研究及政策建议[J]. 技术经济,2009,(2).pp.47-56,101

    88.蔺雷,吴贵生, 制造企业服务增强的质量弥补:基于资源配置视角的实证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2009,(3).pp.142-154,(CSSCI检索)

    89.刘洪伟,吴贵生,和金生, 知识与信息:学习成本与交易成本[J]. 技术经济,2009,(9).pp.5-11,49

    90.仝允桓,杨艳,朱恒源,吴贵生, 中国企业的产品创新:从竞争者驱动到顾客导向[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pp.44-50,(CSSCI检索)

    91.汪樟发,汪涛,王毅,吴贵生,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政策的历史演进:基于政策文本的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9,(10).pp.168-179,(CSSCI检索)

    92.魏守华,姜宁,吴贵生, 内生创新努力、本土技术溢出与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J]. 中国工业经济,2009,(2).pp.25-34,(CSSCI检索)

    93.吴贵生,鲁琨,王毅, 技术替代型创新的避实击虚战略:以移动通信产业为例[J]. 科学学研究,2009,(6).pp.918-924,(CSSCI检索)

    94.吴家喜,吴贵生, 内部组织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以产 品创新程度为调节变量[J]. 软科学,2009,(3).pp.45-49,(CSSCI检索)

    95.吴家喜,吴贵生, 组织间关系、外部组织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研究[J]. 软科学,2009,(11).pp.1-5,(CSSCI检索)

    96.吴家喜,吴贵生, 组织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实证研究:基于吸收能力的视角[J]. 科学学研究,2009,(8).pp.1220-1227,(CSSCI检索)

    97.吴家喜,邢小强,吴贵生,基于领先市场的国家创新政策[J].中国科技论坛,2009,(5).pp.30-34,(CSSCI检索)窗体底端

    98.杨德林,周亮,吴贵生, 技术创新研究在中国[J]. 技术经济,2009,(1).pp. 1

    99.董广茂,吴贵生,杨德林, 新兴产业形成阶段企业能力构建的特点及其影响[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1).pp.157-162

    100.李遵白,杨德林,吴贵生, 新一代主导产业之绿色建筑预测[J]. 企业经济,2010,(11).pp.18-20

    101.林斌,吴贵生,王剑, 地方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发展趋势探析——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J]. 运筹与管理,2010,(1).pp.139-144

    102.魏守华,姜宁,吴贵生, 本土技术溢出与国际技术溢出效应——来自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的检验[J]. 财经研究,2010,(1).pp54-65

    103.魏守华,吴贵生,吕新雷, 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兼评我国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J]. 中国软科学,2010,(9).pp.76-85

    104.吴贵生,张洪石,梁玺, 自主创新辨[J]. 技术经济,2010,(9).pp.6-9

    105.吴贵生,杨德林, 新兴产业形成阶段企业能力构建的特点及其影响,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1).pp.157-162

    106.熊鸿儒,吴贵生, 我国创新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协同状况研究,创新与创业管理,2010(1).pp.142-157

    二、近五年来出版的主要著作/教材及其他书籍

    1.吴贵生,魏守华,徐建国, 区域科技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蔺雷,吴贵生, 服务创新(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蔺雷,吴贵生, 服务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4.蔺雷,吴贵生, 制造业发展与服务创新——机理、模式与战略, 科学出版社, 2008

    5.吴贵生,高建,高旭东,谢伟主编,, Proceedings of Academ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ship 2008,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

    6.吴贵生, 王毅, 技术创新管理(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7.魏守华, 李显军, 吴贵生, Chapter 7. Absorptive Capability, Local Innovation Networks, and 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 , An Empirial Study on Chinese ICT Industry, Springer-Verlag US, 2009

    8.吴贵生,张洪石,李纪珍,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边界划分、过程转换和战略措施,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三、近五年来所获奖励

    1.吴贵生,2008年,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二等奖

    2.吴贵生,蔺雷,2009年,中国服务业科技创新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特等奖

    四、近五年来主持的科研和咨询项目

    1.吴贵生,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 [2005-5-10-2005-8-30], 25万元

    2.吴贵生, 区域科技规划实施机制与模式研究, 科学技术部, [2005-7-7-2006-12-31], 40万元

    3.吴贵生, 日照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研究, 日照市环境保护局, [2005-10-1-2006-8-1], 20万元

    4.吴贵生, 自主创新战略和国际竞争力研究, 教育部, [2005-12-20-2008-12-20], 50万元

    5.吴贵生, 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河北科技大学, [2006-6-1-2006-6-30], 3万元

    6.吴贵生, Promoting Effective Modes of the University-Industry Interaction and their Evolution for Economic Catch-up in Asia:a Survey in China(亚洲大学-产业合作的有效模式及其对经济追赶的影响:关于中国的研究), East Asia Institute(东亚研究所) ,[2007-9-1-2009-4-1],18.5万元

    7.吴贵生, 《中国式企业管理科学基础研究》课题——技术创新管理专题研究, [2008-5-1-2009-7-30], 中国企业联合会

    8.吴贵生, 产业技术研发组织模式与相关政策研究,教育部, [2009-1-1-2009-12-31],15万元

    9.吴贵生, 新一代主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研究,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 [2009-07-01-2011-06-30],20万元

    10.吴贵生, 西部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径和模式研究,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 [2010-12-01-2011-12-31],10万元

    11.吴贵生, 广义轨道理论:基于后发国家追赶视角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1-01-01-2013-12-31],29万元万元

    12.吴贵生, 中国服务创新轨道理论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2011-01-01-2013-12-31],10万元

    五、近五年参加的国内外学术会议

    1.创业教育亚洲会议(REE Asia),2005.7.5,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办

    2.首届中国创新学术网络学术年会(CICALICS Workshop 2005: China’s Innovation System in Transition - How to Build Endogenous Innovation Capacity in Chinese firms?),2005.8.31,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办

    3.第15届国际技术管理协会IAMOT(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学术会议,2006.5.22,国际技术管理协会主办,北京友谊宾馆,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承办

    4.2006年中国创新学术网络国际学术会议(CICALICS WORKSHOP 2006),2006.8.28-8.29,成都,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办,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承办

    5.中国科协年会第3分会场会议,2006.9.16-9.17,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主办,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中国未来研究会和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承办,

    6.首届中国服务创新学术研讨会,2007.4.12,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系等单位联合主办

    7.2007年中国创新学术网络国际学术会议(CICALICS WORKSHOP 2007),2007.8.25-8.26,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办

    8.首届创新与创业国际会议(Academ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2008),2008.3.27-3.29,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技术经济与管理系、创业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9.第二届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2008.12.9-12.10,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与北京现代服务业科技促进中心联合主办

    10.2010两岸服务创新与服务科学研讨会,2010.12.20,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和新竹清华大学科技管理学院联合主办

      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