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3日下午,受中心主任陈劲教授邀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业研究所所长斯晓夫博士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伟伦401室做了题为“包容性创业与减少贫穷:2015APJM最新研究”的讲座。陈劲教授为讲座致辞并主持了活动。

斯晓夫教授兼任清华大学企业发展与安全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南开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清华大学创新研究基地国际咨询委,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等职。是近年来国内第一位担任《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和《Journal Business Venturing Special Issues》主编的管理学者。同时担任著名SSCI期刊亚太管理学报(APJM)Special Issues主编,以及国际创业创新管理期刊Special Issues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rvic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副主编,以及《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Journal of World Busines》和《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的编委。
讲座中,斯晓夫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在高端学术期刊的工作经历,结合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特色和刊物要求,就广大师生们较为关注的如何在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分享了宝贵经验。斯晓夫教授主要从论文的写作、发表与审核等方面总结了国外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基本情况和要求。他说,要有效“破解”发表论文的难题,一是要注重选题;二是注重研究方法选取;三是注重研究贡献;四是注重创新,且创新点要与研究贡献高度切合。
伴随着大家浓厚的兴趣,斯晓夫教授以“原创性问题导向性中国创业管理研究”为话题开始了本次的主题讲座。他从未来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过去30年中国经济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以及中国创业成功最重要的条件和国际共享性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了本次讲座的主题,并结合自己近期的研究成果作了生动、详尽的介绍。

斯晓夫教授指出,长期以来,贫困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消除贫困成为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在当下快速发展的中国,富人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时,如何帮助贫穷的人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中国从1981年到2005年,使得超过5亿左右的人摆脱了贫困,对世界减少贫困做出了尤为突出的贡献。
斯晓夫教授结合自己最新研究,以义乌创业发展与贫困的减少为典型案例,分析了中国如何通过就业减少贫困。斯晓夫教授说:“义乌创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山区贫穷的农民为了生存被迫进行的‘鸡毛换糖’阶段;第二是义乌农民通过‘摆地摊’的方式开始创业之路;第三是改革开放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建立和快速发展。”“义乌建立小商品市场的创新与创业的方式,使当地农民有效的摆脱了贫穷,这种独特的创业模式可以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中并有效促进全球经济的发展。”
讲座结束后,斯晓夫教授与在场学生、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现场掌声不断、气氛十分热烈。
(供稿:黄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