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主办2017创新与知识管理国际峰会在京召开

2017年3月16、17日,2017创新与知识管理国际峰会(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 Knowledge Management ,简称iKM2017)在清华大学伟伦楼一楼国际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群贤云集,知识管理理论的领军人物、日本一桥大学野中郁次郎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教授,中国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理论和应用研究早期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顾基发教授,纽约州立大学Fred Phillips教授,哥本哈根商学院李平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信息经济协会副理事长董小英女士,同方知网知识管理设计研究院院长、同方知网新一代机构知识管理和协同创新平台(OKMS)总设计师相生昌先生,瑞士医药公司知识管理高级官员Michael Renaudin,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情报中心周育忠主任,华为集团的高级知识管理专家Danni Zhao等近五百位与会者济济一堂。清华经管学院副院长徐心教授参会并致辞。

在论坛第一天的上午活动中,有四个重量级的仪式压轴登场。它们分别是:野中国际学会成立仪式、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一研究院合作共建“智慧企业”联合战略研究院签约仪式、清华-北大知识管理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与同方知网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这些重大的成立仪式和签约仪式昭示着清华大学在知识管理、创新管理和技术创新研究中逐渐凝聚了世界一流的专家,步入了世界一流的水平。

在持续两天的论坛中,各位重量级专家纷纷做了主题演讲,带来了最前沿的思考和体悟。野中郁次郎教授发表了《走向以人为本的创新——培养知识的可操作性》的主题演讲。他认为21世纪是知识创造者的时代,创新来自于知识创造的过程。所谓的知识,是指为真善美的个人信念的合法性进行证明的动态社会过程。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者的关系不是类似笛卡尔的二元论,而是类似中国哲学的阴阳关系。知识创造的过程可以用SECI的螺旋过程来描述,SECI过程也需要在相应的场(Ba)中来完成。一个智慧的领导者懂得如何将SECI过程作为知识创造的驱动力。

陈劲教授发表了《面向创新的知识管理》的主题演讲。他认为我们正经历思想的革命,50-70年代、70-90年代、21世纪是从数据到信息到知识的时代,是从产品到方案到创新的时代,是从竞争到协作(cooperation)到通力合作(collaboration)的时代,知识也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资产。21世纪的创新需要跨职能的能力、跨部门的发展、跨区域的通力合作,所以需要研究跨组织的知识管理机制。陈老师报告了自己与此相关的两个研究成果:第一个是从组织内到跨组织的知识管理机制,第二个是以传统中医的临床知识为例,阐述了知识管理的中国之道。这两个研究成果既拓展了野中郁次郎教授SECI模型的应用范围,也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对SECI模型进行了突破和升华。

顾基发教授发表了《中国应用研究中的实践智慧》的主题演讲。他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归纳出了物理、事理、人理的三理体系,物理是指普遍的客观知识,事理是指技术或手工艺知识,人理是基于个人价值观、伦理观来做决定的实践智慧。实践智慧的重要特征是懂得创造、强调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强调道德原则。他认为野中郁次郎所提出的实践智慧锁包含的六种能力可以转化为六种力:创造、抽象、传播、实践、组织和道德。接着他以华罗庚先生的优选法为案例,阐述了实践智慧的应用,并以此来感谢华先生和野中郁次郎先生的杰出贡献。

Fred Phillips教授发表了题为《知识经济战略》的主题演讲。他对比了新旧经济的一些不同,旧经济以土地、劳动力、资本为唯一要素,新经济则以知识为关键要素。旧经济中体力劳动者是可替换的、可互换的,在新经济中知识工作者是不可互换的。旧经济中,营销人员使用产品差异化来合理提价;新经济中,顾客期待不断降价的高科技产品。旧经济提供产品、服务、品牌,新经济则提供平台。旧经济提倡等级制的、命令和控制型的组织,新经济则提倡去中心化。旧经济中工业间有清晰界限,新经济则在消弭这些隔阂。旧经济的估值方式以实在资产为主,新经济的估值涉及信息的价值。旧经济以拥有为目标,新经济以共享和出租为目标。旧经济中价值随着顾客数量而增长,新经济中价值随着顾客数量的平方而增长。

李平教授发表了《一个创业框架的全球观:开放式的洞察力隐喻》主题演讲。他提出了知识漏斗的理论,即通过“悟”可以把神秘直觉(mystery)转化为启发性理念(heuristics),通过理性又可以把启发性理念转化为算法(algorithm)。创造力模型包括四个阶段:准备、孵化、阐释、确证,这四个阶段包括了西方较擅长的逻辑思维及东方较擅长的直觉思维。但他认为智慧超越了知识,知识是越学越多,智慧是越学越少,智慧是“学不学”(unlearning)。

董小英教授发表了《组织变革领导的实践智慧:基于中国中关村科技园的案例研究》主题演讲。她认为实践智慧包括伦理、认知和情感三方面。东方的实践智慧主要来自太极互动理念和佛教正念理念,太极互动理念带来的是包容与交叉的理念而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理念。她以中关村上市公司为案例分别介绍了实践智慧的雁型模式、蒲公英模式和榫卯模式。

相生昌院长发表了《CNKI知识管理与协同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主题演讲。他认为基于知识管理的开放式协同创新是时代发展趋势,如何挖掘利用隐性知识是实现知识创新的关键。要研究传统创新思维如何与知识管理理论结合来促进创新,也要探索大数据时代知识管理技术通过人工智能所可能带来的突破。他提倡要整合多维多源知识资源建立统一的知识基础设施,解决协同合作机制和知识产权认定问题,基于知识体系和知识标引提供面向问题的知识服务,基于领域知识库和创新方法提供辅助创新工具,而且知识管理和协同创新业务应用模式需要场景化。

Michael Renaudin发表了《Swissmedic公司的知识管理实践》主题演讲。他介绍了瑞士医药公司,认为该公司的成员都是知识工作者。他从领导层、文化、信任、市场营销、去中心化等方面阐述了瑞士医药的知识管理实践的演变过程,并且总结了其中的经验教训。

周育忠主任发表了《知识管理助力南网科技创新发展》主题演讲。他讲述了南方电网技术情报中心的发展历史、功能,阐述了其作为知识仓库的作用,以及其所提供的服务。他认为在情报研究中引入知识管理,对情报研究工作的创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Danni Zhao发表了《华为的知识管理实践》主题演讲。她认为快速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员工效率的核心,知识创造和转化的速度是竞争优势的关键。华为从2010年启动了知识管理项目,将知识管理带进了研发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不是信息安全而是共享。这个项目关心的是:围绕版本、重复性的基础活动(如软件设计、coding、LLT等),如何一次比一次做的更高效?版本设计和开发经验停留在少数专家头脑中,如何有效手段管理和传承?华为知识管理的经验教训是:知识管理的战略就是业务战略;知识管理必须产生可衡量的价值;知识管理不在于管理知识本身,而是培养掌握知识的新人;建立人、业务、知识的全连接(主流程、主场景、主角色);人际网络的成功,激发组织的学习和创造热情。

本次论坛还特设了一个时间段来介绍知识管理界的一些重要期刊,包括陈劲教授主编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tudies(IJKMS),谢佳音主编的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Studies(IJIS),杨泉林主编的《技术与创新管理》(TIM)、Stuart Macdonald主编的Prometheus, Francisco J. Carrillo 主编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Based Development(IJKBD) ,Heisig 主编的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JKM)。

本次论坛影响范围广泛,为满足众多未能赶赴现场的人的请求,本次论坛还得到了城云科技千里目直播的鼎力支持,超过两万多人在线观看了直播,引发了热烈反响。

(撰稿人:吴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