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3日,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创新驱动战略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院士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郭重庆院士、巴德年院士以及许庆瑞院士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此外,中国工程院饶芳权院士、杨善林院士作为活动嘉宾,也出席了此次论坛。

作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35周年院庆系列活动之一,本次论坛广受欢迎。除上述嘉宾外,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吴晓波院长,海尔集团开放式创客孵化平台管理合伙人王道民博士,美的集团副总裁胡自强博士,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等近两百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伊始,由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教授致辞。他首先表达了对浙江大学管理学院35岁生日的热烈祝贺,并阐述了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16字方针、五大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的变化、趋势以及研究型大学应如何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作用。同时,他向在场的嘉宾及听众们介绍了浙江大学近十年来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所做的一系列举措及所获成果,包括跟兄弟院校的合作、创新体系的建设等。
吴校长在致辞中强调,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应该在创新源、人才供以及思想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表示,浙江大学在未来十三五的过程中,已确定了下一步发展的总体思路。将以知识创新为主体,以创新源、人才供和思想供三个圈为支撑,辐射出技术创新体系和产学研相应的过程。

随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吴晓波教授代表管理学院致辞。他首先向与会嘉宾及听众表示热烈欢迎,并结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许庆瑞院士在创新教育与创新研究领域所做出的开创式成就,对管理学院的院训、使命、国际认证方面取得的成绩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郭重庆院士以“互联网+——破坏性创新,是一场产业、经济与社会的变革”为题,作了主题演讲。郭院士表示,中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交汇点上,抓住了就是机遇,而错过了就是挑战。他认为,“互联网+”是一场破坏性的创新,过程未必轻松,甚至是痛苦的、对抗性的,但结果是一个全新的经济社会。此外,郭院士还就“互联网+”将会触碰到的一系列经济与社会难点、焦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巴德年院士以自己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的经历为切入点,介绍了医学院的教学及科研改革经验。巴院士认为,医学院、法学院及管理学院都是会涉及人的命运的学科,需要招收和培养有较高经验及学习能力的学生,譬如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招收的都是在北京大学经受过三年以上系统训练的学生。
此外,巴院士还为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三条建议:第一,入学起点由高中生逐渐变为以大学生为主;第二,加强博士后的招收强度和培养力度,作重大工程管理、重大社会工程管理、重大企业经营管理等;第三,建设致力于管理与政策研究的研究中心。

作为中国技术创新管理新领域的开拓者,许庆瑞院士就央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主题演讲。他认为,目前央企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仍主要停留在技术管理阶段,始终把创新单纯地理解为技术创新,没有扩大到囊括市场、组织、制度、文化等要素的全面创新范式。
此外,许庆瑞院士表示,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的本质问题可归结为创新活力不足,应当以创新能力和创新动力两方面为抓手,提升企业的创新活力。此外,许院士还详细地介绍了创新能力体系与创新动力体系互动耦合的双核模型,以及全面创新管理范式。

论坛当天,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经管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陈劲也做了主题演讲,他以 “企业创新系统展望”为题,对企业创新系统的意义、内涵以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并详细对比研究了国内外企业创新系统,对企业创新系统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吴晓波教授则以“超越追赶:非线性打击”为题,作了主题演讲。吴院长通过柯达破产案例引发了对企业范式的思考,继而分析了技术系统的S型曲线演化规律,深度思考了企业超越追赶的演进过程,即跨越式创新。最后,他表示,中国企业的机遇在于从线性到非线性:创新改变中国制造。

在几位学者的主题演讲后,论坛进入了企业家演讲环节。海尔集团开放式创客孵化平台管理合伙人王道民博士以“创客运动对企业创新的启迪与挑战”为主题进行了演讲,而美的集团副总裁胡自强博士则围绕“创新驱动与美的开放式创新战略”作了主题发言。

海尔集团开放式创客孵化平台管理合伙人王道民博士发表演讲
美的集团副总裁胡自强博士发表演讲
鉴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在创新管理与持续竞争力领域的理论研究、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优势,以及美的集团在创新与变革管理、尤其是开放式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实际需求,论坛最后,双方宣布共建“开放式创新联合实验室”,并举行了揭牌仪式。作为国内首家校企合作共建的开放式创新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将作为跨界战略性产学研合作的载体,进一步推动国家开放式创新领域的发展。

(来源: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