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管理·创新·发展”(MID2014)国际学术会议在京召开

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第一届“管理•创新•发展”(MID2014)国际学术会议于10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交通大学科学会堂召开。本届年会主题为“战略管理创新与商业模式再造”,吸引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交流研讨,共襄盛会。

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成立于1983年,为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寿波、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理事长曾小春、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秋生等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心主任陈劲教授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

133746120_14144048209411n.jpg

徐寿波院士指出,围绕该主题的学术探讨对当今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创新、创新、再创新,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努力克服各领域、各部门、各方面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碎片化”现象,避免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李克强总理在京西宾馆面向两院院士讲话时指出,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唯有创新驱动才能实现,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

徐寿波院士对国家管理创新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从国家创新层面:要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技术创新层面:要关注新技术对管理创新发展的作用;从产业创新层面上:要形成创新链驱动产业链,完善资金链协同创新模式。同时他提出了几点值得思考研究的问题:如何通过聚焦国家战略目标,集中资源、形成合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如何再通过创新链驱动产业链,进一步完善资金链;如何再形成有效的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这些过程环节创新驱动机理是什么,困扰企业家的瓶颈问题究竟在哪里,需要国家什么政策创新推动等。

徐寿波院士特别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发展模式以及生活方式。在“大智移云物”(即大数据、智慧城市、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技术融合)的时代,大数据将深远地改变企业、政府的运作方式与性质。

年会上,美国杜克大学战略与国际商务领域的知名教授,专业杂志《管理与组织评论》的主编Arie Lewin介绍了创新的全球化机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陈劲教授诠释了管理创新与管理的未来;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副教授Eric Liu专门分析了中国区域创新与创业的趋势;来自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所在学校法国图卢兹大学的两位教授分别介绍了危机管理中参与者的协调和人道主义供应链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教授分析了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新进展。

本届国际学术会议促进了中西方专家学者学术、文化层面的对话与交流,推动了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的发展,强调了协同创新,对于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技术与经济结合、形成科技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作者/孟欣,转载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