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技术未来分析论坛在北京工业大学召开

无标题.jpg

依托黄鲁成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北京市重点学科的资助,2015年1月9日,《第六届中国技术未来分析论坛——面向企业创新的大数据与新兴技术未来分析》在北京工业大学召开。来自潍柴动力、京城机电、北京现代、海尔集团、上海电气等企业界的专家,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30多所高校的学者和学生,来自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所、北京市科技情报所、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中心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共计近2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共同探讨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创新和技术未来分析问题。

论坛首先由黄鲁成教授主持并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大学石勇教授报告了“大数据及数据科学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王刊良教授报告了“大数据环境下的管理学发展”,清华大学朱文武教授报告了“社会媒体行为分析与预测模型”,北京现代信息有限公司李志勇总经理介绍了“大数据在汽车企业中的应用”,西安交通大学高山行教授报告了“大数据法律保护基本原则的几点思考”,IBM资深架构师何裕涛介绍了IBM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北京市技术情报研究所李梦辉研究员报告了“科学家是否追踪热点”。黄鲁成教授报告了“技术未来分析新框架:以远程医疗技术为例”、张永安教授报告了“大数据在司法决策中的应用”、翟东升教授报告了“大数据场景下创新生态网络测度问题”、吴菲菲教授报告了“3D生物打印技术现状与前沿的客观分析方法”、刘晓燕讲师报告了“大数据环境下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还有一些博士生等也发了言。

黄鲁成教授在《技术未来分析新框架:以远程医疗技术为例》报告中提出了企业技术未来分析的思路与客观分析方法,阐述了企业技术未来分析内容:新兴技术驱动力分析、技术发展基础格局分析、技术发展阶段分析、技术路径与轨道识别、技术前沿分析、技术热点与空白点识别、技术竞争对手分析、关键技术资源分析、新技术与新产品扫描、技术市场与利益相关者分析。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本次论坛有3个特点:一是没有形式主义,开门见山讨论学术与应用问题,是纯粹的学术论坛;二是信息量大,从宏观到微观,从企业到产业,从技术领域到法律领域,从管理理论到管理实践等方面,展现了大数据的未来应用;三是热情高,原定百余人的会场,“挤进”近二百人,研讨阶段提问踊跃,回答精彩。

(黄鲁成教授,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北京市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华盛顿大学商学院高访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