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第二十九届学术年会分论坛——“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体制机制探索”成功召开

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为深入理解、学习二十大精神,1218日,在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第二十九届学术年会期间,由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承办以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体制机制探索为主题的分论坛活动,共有3000余人次通过中国知网在线形式观看本次论坛。

论坛由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教授主持,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吴晓波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欧阳峣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柳卸林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旭东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欧阳桃花教授、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教授等专家学者围绕“如何破除阻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等议题做了精彩报告。

吴晓波教授以“构建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七位一体’新型国家创新体系”为题做精彩发言,在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传统的国家创新系统只关注政产学研是不够的,应该加上用户、风险资本以及高水平中介机构,进而提出要形成创新型国家的新型“政产学研用金介”七螺旋体创业生态治理体系。

欧阳峣教授以“中国技术创新举国体制及其实现机制”为题,在总结传统举国体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新型举国体制一要加强国防建设到产业发展的转型(平衡),二要关注临时组织和长期协同组织的转化,三要注重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化。另外,还要加强产业性和国防性的结合,长板、短板的结合,市场、政府的结合,紧密型和松散的结合等。

柳卸林教授以“从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看产业核心技术的供给形成”为题,认为新的供给能力的形成,要依赖于国家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并结合荷兰ASML的经验指出营造高水平的创新生态体系是行之有效的,在此过程中还需企业家秉持长期主义、关注动态能力建设,注重技术的多样性,同时加强和非主流用户和产学研的结合,包括与国际创新网络的结合。

高旭东教授以“在创新体系再造中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科技自立自强”为题,提出要进一步重视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建设,结合我们国内很多企业的成功经验强化指出要在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方面下工夫;同时,认为政府要在重大工程项目进行布局,要对高校人才培养进行改革,形成政产学研相互联动的机制重构国家创新系统。

欧阳桃花教授以“后发企业关键核心技术赶超的机制研究”为题,结合我们国家干线飞机包括无人机研发的过程,包括市场化盾构机的研发,指出创新要分类,复杂系统和重大工程更加强调正向设计,关键设计强调正向设计和组建的方法。另外要分成追赶型和超越型,在追赶时期要强调新的机制,比如集成商如何根据国家的战略需求和科研院所建立创新联合体等。

吴金希教授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四个战略问题”为题,分两个方面展开报告。一是关于如何辩证长远地看待“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问题。二是关于如何从四个大的战略方面来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问题,提出一是第二曲线的自主创新生态建设,二是“WTTO”,三是谁来解决“456”,四是市场机制、企业家精神与小企业生存空间。

    陈劲教授以“善用新型举国体制 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题,指出,要加强党的领导,强化使命驱动的创新;同时,要依托国家实验室体系、国家科研机构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核心平台,形成高水平的创新联合体。与传统的举国体制不同,新型举国体制要动态化地整合创新资源,避免组织僵化,进一步发挥数字技术驱动的动态创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