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科技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undefined

20241224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未来产业科技服务平台上线发布会在清华科技园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上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启迪之星联合举办,致力于示范推广“未来产业科技服务平台”,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未来产业培育提供全生命周期科技服务支撑。此次发布会汇聚了来自政产学研界的100余位代表,共同探讨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路径。

undefined 

启迪控股执行总裁兼启迪之星董事长张金生致开幕词

1C7C1 

项目负责人陈劲教授详细介绍平台


启迪控股执行总裁兼启迪之星董事长张金生致开幕词。会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作为项目负责人向来宾详细介绍了“面向未来产业生态的科技服务平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随后,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劲、启迪控股执行总裁兼启迪之星董事长张金生、北京上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邢婷、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德英、浙江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褚如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仲为国等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未来产业科技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发布会由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朱子钦主持。责任专家,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丁香乾、北京大学科技园副总裁王国成出席指导。

1EF00

 

此次发布会还举行了数字科技与智能技术示范基地、未来能源示范基地、未来材料示范基地、尖端医疗示范基地、海洋科技示范基地等9家基地的揭牌仪式,这9家基地将作为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载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1F122

 

在圆桌论坛环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仲为国主持了以“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培育需求与投资战略”为主题的研讨,明势资本合伙人焦腾、明泽资本董事长马科伟、北京量子院研究员及相干科技创始人金贻荣等业界专家,围绕未来产业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7E0F

 

20204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抓紧布局未来产业这一重大时代命题以来,国务院、工信部等中央部委,北京市等地方政府都对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做出了积极部署。202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全国各地更加深刻理解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本质要求、更好推动未来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指引和遵循。

为了进一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走深、走实,由清华大学牵头,由北京大学、北京上奇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启迪之星、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服务业促进会、深圳市赛瑞产业研究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组织实施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面向未来产业生态的科技服务平台技术研发与应用”(2022YFF0903200),并形成了项目核心成果——未来产业科技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

平台针对未来产业创新培育所面临的强引领性、高融合性、高不确定性、高风险性等新趋势、新特征所引致的新问题、新需求,提出构建以“识潜点、绘全景、精决策、配要素、推伙伴、建生态”为核心逻辑的未来产业科技服务新模式,以及“数据+算法+场景”驱动的全知决策和贯通式培育体系,为未来产业的超前性预见、前瞻性谋划、整合式培育、可持续壮大提供体系支撑。

一、未来产业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框架与运行体系

1、识潜点

对未来产业和未来技术的潜点进行全领域、全赛道的扫描与识别。通过知识图谱与大模型算法(多模态文本挖掘、检索自然语言理解、自动化标签)辅以常规机器学习算法(数值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深度神经网络、图神经网络),对项目、人才库、论文、专利、投资、贸易、宏观经济等结构化数据,咨询报告、行业研究、统计年鉴报告等半结构化数据,以及专家访谈文本、政策文件、情景分析、天才预见文本、科幻文学(未来之窗)等非结构化数据进行自动化学习和深度挖掘,识别出全部的未来产业和未来技术潜点,持续推进全领域、全赛道的全覆盖。

undefined 

1 未来产业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框架与运行体系

2、绘全景

通过人机混合智能解决未来产业的高不确定、非线性和不连续等特征带来的决策难题。未来产业的科学决策布局有赖于对原始性、引领性、颠覆性未来技术的科学精准识别,机器智能可以深度挖掘和客观呈现连续性趋势但难以识别变革信号,战略专家可以提供前瞻洞见却存在有限理性和经验主义的局限。因此,未来产业预见、遴选和布局亟需兼具机器智能和主观洞见优势的混合决策方法,从全领域、全赛道的未来产业和未来技术中凝练一定周期内最具产业化前景的重点方向,输出未来产业矩阵和未来产业技术趋势矩阵。

在输出未来产业矩阵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参考+专家定义+数据驱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未来产业知识图谱构建。首先,参考国家及权威机构标准,构建作为产业知识图谱概念框架的基础产业字典。然后,主要基于结构化产业字典构建大规模词典库,建立产业领域文本语义级关系网络模型。产业字典主要是产业知识领域的本体工程结论和规则型知识,产业链图谱构建概念关系包括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环节,知识库构建的核心是产业链划分方式和产业链文本特征提取。整个产业链知识图谱框架构建包含:产业知识图谱本体构建、实体抽取、关系抽取、知识存储、知识表示学习和推理。

3、精决策

主要通过深度图神经网络、自适应推荐等算法的开发来回应差异化布局和发展未来产业的要求。针对不同区域(考量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才优势、科研条件等因素)、不同产业类型(主导型、先导型、颠覆型、开创型等)、不同发展阶段(孕育期、初创期、加速期等)的未来产业培育差异化需求,系统提出未来产业分区域、分类型、分梯队布局与培育的方法论,开发、训练并应用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布局自适应推荐算法模型,向地方政府和培育主体输出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布局推荐方案。

4、配要素

通过开发和应用以未来产业差异化布局与发展为导向的“四链”融合匹配算法,与项目成员单位的多学科、多界别、多地区优势相结合开展未来产业和技术遴选,并以产业链和技术链完整定义为基础,为各级政府和培育主体提供能够实现全国人才、资金、设施、知识等全创新要素的动态追踪、实时更新、无感监测、全局优化、高效整合的可选工具,提高要素流通和配置效率,降低决策成本和风险。

5、推伙伴

通过突破和运用未来产业生态需求监测算法——基于企业经营业务、招投标等数据集,挖掘识别未来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服务需求,识别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主体缺口。进而以未来产业全景式知识图谱和“四链”融合匹配算法为基础,定义未来产业生态中核心参与主体、主体间相互关系,并利用深度挖掘技术通过识别主体行为属性,构建与“主体-关系-需求-应用”的产业链创新链精准融合匹配的合作伙伴整合服务支撑平台。

6、建生态

充分运用项目组深厚的政产学研用合作基础,发挥成员单位类型全面的优势,包括高校(清华、北大)、科研院所(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科技服务商(上奇数科、深圳赛瑞)、国家大学科技园(启迪之星、浙大科技园)和国家高新区(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服务业促进会),以及空间分布优势,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多区联动”以及大学科技园(清华、浙大、北大)、国家高新区(中关村)“多园协同”的格局下,构建包括产业培育主体和科技服务主体等在内的未来产业创新、培育、发展群落,在其间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国家、区域、产业、企业等全层次融通,政产学研用金等全主体融通,物理空间、数字空间、赛博空间等全时空融通,决策咨询、研发服务、中试熟化、技术评价、估值模型、人才画像、市场预测、政策匹配等全生命周期服务融通,使创新创业主体能够在其中充分发挥和整合各自的异质优势,形成自主、协同、融通、开放的共生演进网络,支撑和赋能未来科技突破以及未来产业培育,共创共享超越时空的未来价值。

二、未来产业科技服务平台的服务方式与对象

面向政府用户:识别未来技术和未来产业潜点;评估未来技术的产业化潜力;因地制宜制定未来科技规划;因地制宜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招商引资精准对接提质增效;新质生产力定制化咨询服务。

面向企业用户:识别未来技术和未来产业潜点;未来产业赛道选型和市场分析;数据看板、自动基础分析报告;企业诊断与潜在政策匹配推荐;科创资源专业对接并推动落实;科创服务线上线下全链条赋能。

面向高校院所用户:识别未来技术和未来产业潜点;评估未来科技成果产业化潜力;专利检索导航分析、推荐合作;技术经理人跟进未来技术合作。

面向科技服务商用户:打破信息壁垒,降低服务成本;自动客户画像,推荐潜在资源;自动技术基础评价报告与推荐;自动项目基础评价报告与推荐。

undefined 

2 未来产业科技服务平台服务方式

三、未来产业科技服务平台的服务体系与内容

针对未来产业在培育过程中所经历的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主体多等服务实际难点与痛点,融合技术算法和建设的数据库,并基于对未来产业培育所需的共性功能需求的整理,整合服务资源与创新生态,探索形成了未来产业全生命周期科技服务模式,并以此为服务整合的基础逻辑,打造了未来产业科技服务平台,形成了包含决策咨询、技术评价、市场预测、概念验证、研发服务、中试熟化、人才画像、人才培养、科技金融、服务商匹配、政策匹配等服务功能的集成式线上数智服务以及线下人工服务的体系化服务生态

1 未来产业科技服务平台的服务体系与内容

undefined 

 


未来产业科技服务平台前期已在北京、杭州、深圳、青岛、合肥、宁波等城市落地并开展试运营,搭建城市应用示范基地10个;针对重点企业、孵化培育平台、科技园区、高新区、科技局等,开展了科技服务平台的落地机制建立、应用培训、跟踪评价等工作,整合了技术合作单位70余家、科技创新服务商200余家:涵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金融服务、创业服务等,辐射长三角及京津冀地区;搭建了投资引擎生态,并与40余家开展实际投资合作;提供跨学科概念验证成果60项以上,形成知识产权420余项,技术交易额6亿余元;直接服务企业1400余家,培育企业科技平台或资质65项,培育及服务企业营收或估值累计超40亿元。

 

相信,“未来产业科技服务平台”将来一定会加快壮大用户生态、持续扩大服务成效,有力赋能我国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平台门户链接:

http://www.innovation.tsinghua.edu.cn/futureindustry/index.htm

平台服务链接:

https://www.f-industry.com.cn

平台二维码:

undefined